2024年,吉林省首次实施千人以上规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我市月晴镇马牌村迎来了八位怀揣梦想与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基层,为边疆热土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吉林省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李卓说:“很多小伙伴问我们马牌村有什么好吃的,看,有图为证,图们江烧烤第一村,我们这边最好吃的就是马牌烧烤了。”
视频中这位品鉴达人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李卓。他的老家在山西,去年8月份,他成为吉林省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的一名志愿者。因为在大学学生会有过宣传工作的经历,李卓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了志愿者和村民们,记录工作和生活中一个个温暖的瞬间。
吉林省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 李卓说:“随着我的素材越来越多,我也更了解了这个村,记录下他们,那是更鲜活更立体的事情。”
和小伙伴们一起积极推广村里的特色农产品——“马牌”大米;穿梭于田间地头核查耕地信息,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在村里走访入户,调查村情民意;李卓忙得不亦乐乎。去年9月,他代表镇里去参加第三届“发现最延边”网红打卡地颁奖仪式,村里的文物马牌“二十四块石”获奖。“二十四块石”遗址始建于渤海国时期,沿用至辽金时期。这不仅让他对这些不起眼的石头产生了兴趣,也让他一下找到了拍摄的“富矿”。
吉林省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李卓说:“我们这‘二十四块石’特别神秘,所以我想通过这个神秘的点,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过来。因为现在年轻人都比较喜欢这个探险啊,探秘啊,那我们‘二十四块石’可能也是他们喜欢的一种。”
说到李卓这想法,那可不是心血来潮,去年大火的G331吉林段不停“扩圈”“刷屏”“圈粉”,吸引了无数自驾游爱好者、国内外游客。这条“中国北境公路之王”正好穿过马牌村。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靠着旅游黄金线路打造村里的文旅产业,小伙伴们一拍即合。可光凭马牌“二十四块石”,明显是独木难支,于是李卓召集了其他三个村的志愿者,一起谋划这件大事。
吉林省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李卓说:“我想以我们四个村为这个基点,辐射到整个G331线吉林段。我们边界线都有西部计划志愿者,我想通过我们所有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联系到一块,统筹我们边境村的一些旅游资源,打造更大的、完全的一条G331旅游项目。”
一转眼,李卓和小伙伴们来到村里已有半年时间。对于习惯了都市喧嚣繁华的年轻人们来说,志愿服务的日子相对平淡而繁杂。可随着发现、融入,那种充实的节奏和满满的收获,都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坚定了那份与边疆发展同频共振的初心。在对延边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少数民族语言成为他们与当地群众交流、融入新环境的巨大障碍。对此,马牌村驻村工作队特地组织了朝鲜语培训班,为志愿者们量身定制了“乡村振兴朝鲜语基础教程”,针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常用语句、词汇进行培训,帮助志愿者们提升交流能力。
吉林省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 韩兆岳说“通过课程我收获很多。现在我有了自己的朝鲜语名字,能够用朝鲜语跟老百姓打招呼了。我非常期待未来能够用朝(鲜)语直接跟村民沟通。”
吉林省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杨宝音说:“希望在这片黑土地上,贡献出自己的青春热量,希望以后能把我们的一些想法结合到实际,能实践出来。”
初审:奚宇 复审:孙乙末 终审:姜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