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奋斗栉风沐雨,六十年边疆沧桑巨变。自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我市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创新扶贫工作举措,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保障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9年4月28日,我市全省首批脱贫摘帽。22个贫困村全部实现出列,174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2.3%降至为0,减贫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从民生维艰到福祉绵长,昔日家庭收入低、医教落后,如今防返贫有保障、服务更便捷、乡村焕新颜,在岁月更迭中绘就“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鲜活图景。
我市创新建立“网格长排查+行业筛查+双包保帮扶”立体化防止返贫监测机制,通过常态化排查、动态化跟踪、精准化帮扶,及时为困难群众解决问题。2024 年,市级防止返贫保障金赔付率超 350%,为遭遇突发困难的脱贫户、监测户提供保障支持,有效化解各类返贫风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21年的15098元增至2024年的22000元,增幅45.71%,持续增收基础不断夯实,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有底气。
脱贫户关女士说:“以前就怕家里有人生病、庄稼歉收,现在有了防止返贫机制,心里踏实多了。”
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重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从硬件设施升级到师资力量提升,从资助政策落实到育人质量优化,全方位为学子成长保驾护航。“雨露计划”作为重要帮扶举措,更是为许多贫困家庭缓解了教育支出压力。
脱贫户吴先生说:“孩子上学的学费,多亏了‘雨露计划’补助,每年 3000 块钱,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县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卫生机构数据互联互通,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如今,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全面铺开,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时刻守护城乡群众的身体健康。
脱贫户金先生说:“以前是在市医院看病,现在方便了,看病就去村卫生所了。”
我市扎实推进整村提升、农村改厕、垃圾转运、污水处理“四大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4%,重点村污水管网覆盖率实现 100%。水南村获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岐新村“托牛所”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凉水镇百年大集年销售额突破170万元,乡村环境焕然一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公共服务到人居环境,我市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安居乐业的幸福感、获得感实实在在落在群众的心坎上。
初审:奚宇 复审:孙乙末 终审:姜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