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31日,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基层行暨吉林省老科协乡村振兴边疆行活动在图们市举办。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老科协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系列活动作为全年工作重点,立足科协组织职责定位,深入县市,走进村屯,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省老科协根据图们市科协需求,组织邀请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吉林大学老科协、长春市心理医院、省肿瘤医院10位专家来到图们市,为全市机关干部、社区老年群众、以及4镇村民提供卫生健康、农业技术服务。
9日下午,服务团刚下火车,延边万禾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就把专家团从当地科协手里“抢”到了公司去,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该企业疫情前就面临一定经营压力,又叠加疫情影响,虽然基地还有50个总计逾50000平方米的温室空闲,却一直不敢投入使用,企业主颇为焦虑。仔细查看评估了基地现状,吉林农大养殖专家姜海龙教授、食药用菌专家刘晓龙副教授“争”了起来。刘教授认为基地适合食用菌栽培,可以作为杏鲍菇发菌场所,愿意帮助联系生产资源,提供后续技术支持。
姜教授也看好现有场地,认为如果用来养猪,不仅能做到零排放、零污染,而且见效快,初步估计一年内就能收获10%左右的利润,也乐于提供后续技术支持。
企业主顿感释然,连忙添加两位专家的联系方式,准备打好这场企业发展翻身仗,连连向两位专家和省老科协、市科协表示感谢。
30日,中日联谊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高长斌教授,长春市心理医院首席专家、长春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郑晓华教授先后在市科协、市委会议室作题为《健康与长寿》《现代人的心理冲突与应对》的讲座。高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健康理念、健康四大基石和影响寿命的主要疾病等方面,向各街道50余名老年听众讲解科学的保健方法。
郑教授面向现场70余名机关干部,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向全市各机关单位干部,讲解公务人员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应对方法。
两场讲座,越讲越热闹。现场提问,特别是老年听众的提问络绎不绝,对高教授谨防被伪保健忽悠的辨析恍然大悟、深有共鸣。心理讲座结束后,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专门联系郑教授,为当地学校心理教育提供指导。在市科协的讲座之后,吉大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闫伟教授,吉大朝阳校区职工医院原院长闫喜民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主治医师王宏雨以及讲座专家共同为社区居民义诊,提出具体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
有不少患者,特别是病情较重的患者要来了专家的联系方式,当天晚上,就有患者找到闫喜民教授,在住地问诊咨询,闫教授对患者做了细致的诊断和指导。
在健康讲座开启的同时,省老科协带领农业专家奔向长安镇,开始了技术的指导。从30日下午到31日下午,团队全体先后奔赴石岘镇、凉水镇和月晴镇,作农业技术讲座、现场指导并为村民义诊。
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技术,也离不开勤奋。省农科院经植所首席研究员赵福顺了解到村里30多栋大棚在闲置,浪费了资源、耽误了农时,颇为心疼。村民召集过来,赵福顺建议大棚成规模地栽培一种蔬菜,并介绍了种植技术和经营策略,帮助村民用好生产资源,用技术和勤奋取得更好的收获。
在省老科协团队走进的村子里,农户把积攒的各类生产问题、健康问题带到专家面前,专家们一一详细解答。在水稻种植方面,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王广祥对秧田播盘育苗床土筛选、恶性杂草新型高效化学除草技术、稻瘟病综合防治等技术作了细致的解答。在玉米秸秆还田方面,省农科院资环所研究员郑金玉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耕地类型提出了坡耕地秸秆覆盖还田等不同方案,介绍了配套机具的使用技术。对食用菌、养殖等问题,专家们均给出了针对性的指导。
在各村义诊期间,共接诊心血管病、焦虑障碍等身心疾病患者70余人,均给出了针对性指导。一位患者,把多年来做过的一厚打医学影像片都拿了出来,省肿瘤医院的王宏雨大夫逐个查看,为患者解读影片、指导治疗。
本次活动,2天半的日程排的满满当当,专家们为一次帮到了这么多群众、受到了认可感到充实而有意义。服务团离开其中一个行政村之前,一位村委干部表示,这次活动“需求摸得准、专家服务棒”,感受到了科协组织为民办实事的真心与热情。